查看原文
其他

【AT】当文化与建筑相遇

2017-03-23 现有粉丝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建筑技艺》2017年2期导读



特稿

特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京法国国际学校设计》

作者:马琴,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概述:北京法国国际学校是一个有着特殊教育模式的教育建筑。建筑师充分尊重原有自然环境,力求将中西方文化中的传统符号通过建筑语汇完美地融合入校园设计和学生生活。寄希望于通过好的设计来影响周围人的审美和人生观。


精致典雅,独特地标——南昌绿地紫峰大厦设计

作者:亢智毅,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概述:南昌绿地紫峰大厦是一个城市标志性的超高层综合体项目,获得了2016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公共建筑类金奖。建筑师从空间造型、功能布局、技术难点与创新等方面分享了设计的点滴,分析了超高层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空间与环境的互动、功能与技术的理性结合,以及人性化场所的塑造。


主题

文化建筑作为表达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空间场所,除了满足文化活动的需求外,更是深层次文化内涵和高层次文化品位的体现。在本期专题中,分别从“观点”、“思考”、“营造”三个维度,结合实践项目来表现文化建筑的内涵和精神。

传承与延伸:文化建筑·观点

《当代中国美术馆建筑研究的多维视野》

作者:章明、王志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概述:从美术馆学、艺术学和建筑学研究的多维视野中选取一些关系片段来探讨美术馆建筑的现状和问题,旨在于当代中国语境中,探索一种基于“关系研究”的美术馆建筑本体认知方法。


传承与延伸:文化建筑·思考

游戏新规则?——天津蓟县于庆成美术馆设计思考》

作者:张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概述:建筑师对传统建筑理论进行了再思考并提出了“流形”的设计理念,利用传统的建筑材料,通过建筑表皮的材质、纹理、色调等信息对“流形”的设计手法进行实践,从建筑形象的实体塑造走向隐喻的抽象表现。


回顾与思考—— 扬州玉器工坊设计

作者:刘可南、张旭,旭可建筑(Atelier XÜK)

概述:建筑师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重新对项目进行审视和回望。采用传统的建造手法和空间构成,保留具有时代感的元素符号,唤醒湾头镇尘封的城市记忆,激活曾经非常重要的文化公共空间,唤起已过而立之年的空间使用者的童年回忆,并重新定义了“自传体式的物体”。


回归——甘溪文化站的设计探索之旅

作者:施国平,PURE 建筑师事务所

概述:关注本土材料、环境和场所精神,通过对文化站布局、空间、结构、表皮和景观的设计分享,将最质朴的乡村文化通过建筑语汇表达出来。建筑师跟随明月村中的人与其中的一草一木,回归了关于生命、文化、艺术与自然、生活、灵魂的真正探索。


传承与延伸:文化建筑·营造

“川味”建筑——四川大学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

作者:郑勇、肖迪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概述:建筑师强调回归乡土、回溯本源,在庭院空间设计、整体造型推敲及细部材料选择上,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体现四川民居的传统地域特色。将四川传统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庭院、屋顶等元素加以提炼与本土材料相结合,打造一座“川味”文化十足的建筑。


文化再现的建筑尝试——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设计思考

作者: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场

概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笔法融入到建筑空间和形体设计中,借助龙纹、云纹等图案刻画出建筑细部,展示出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


经济、适用、美观的白色方盒子——浙江科技学院(安吉)图书馆设计

作者:秦洛峰,浙江大学秦洛峰设计工作室

概述:建筑师强调人、环境、场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水、光、空间三者巧妙地结合,塑造出淳朴、简洁的外形,力求打造一座以人为本、融入自然环境和校园氛围的建筑,彰显知识殿堂的优雅、宁静。


寻找设计的起点——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

作者:纪玉戟,UrbanTect 都市架构建筑与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概述:国家海洋博物馆项目是由国内外多方通力合作的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建筑师重新梳理了博物馆与城市的关系,关注对码头、船只及海洋生物等场景的塑造和相关记忆的重现,鼓励人们去发现属于每一个人的海洋记忆


爱荷华大学视觉艺术馆

作者: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概述:爱荷华视觉艺术馆的设计梳理了与自然环境、周边建筑的关系,重新定义了校园布局,强调创造交流沟通的空间,重塑“艺术原野”。


这么多有料的项目和技术总结,快来点击购买吧!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购买杂志。


2017年3期预告

主题:装配式建筑的再思考

主题思想:再认识装配式建筑,应当更关注其在主体、外围护、内装方面的装配式设计,以及其中体现出的问题;更具开放性与创新性的研究必不可少;还可以更加“绿色”,将低能耗、被动式设计加入到装配式住宅中,创造健康的居室环境;再进一步,可以引入更多提升舒适度的技术,实现健康、舒适并举,更大提升住宅的品质;对于大量的既有住宅改造,也可以发展一定的内装技术和部品,这样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绿色、环保;再思考,将已有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中,这是不容我们忽略的重要一点,国内目前已经有一些实践探索,或许将在未来得到推广。

装配式建筑的推行,于国家和社会层面而言是一种向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健康、舒适、绿色的建筑品质与室内环境,才是真正需要的,这或许才是价值最大化的“绿色装配式”!


主要项目及研究:成都建工绿色产业园产业化研发中心、万科云城一期03地块装配式办公建筑、深圳前海企业公馆、首开亦庄项目,上海惠南G-C2-2地块项目,焦化厂公租房项目、积水姑苏裕沁庭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禹州·丁香里装配式建筑、凉山州钢结构农房等。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活动1:3月25-26日苏州:“城市大型医院交通动线设计与智能装备应用高峰论坛”,众多知名医院院长、知名建筑师等分享大型医院动线设计案例。会议现场还将组织医院动线及智能装备公益咨询,众多大型医院建设项目负责人也受邀参加会议。详情请点击此处,咨询电话:18701529806。 


活动2:


活动3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